科学研究

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科研平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详细

超声心脏电生理学与生物力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本文来源: 宣传部

超声心脏电生理学与生物力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实验室前身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研究所,2010年被四川省科技厅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所属学科为四川省甲级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含有四川省省级医学图像博士后工作站、以实验室核心团队为基础成立了四川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和四川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验室与多个国际著名医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心血管疾病和超声医学,具体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一)、超声心脏电生理基础与临床研究;(二)、超声心血管生物力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三)、超声心脏疾病数字模型与干预治疗推衍技术研究。实验室研究主要包括从影像学角度出发,以先进的超声医学高新技术为研究手段,研究心血管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受损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的演变过程;科学、合理地提出相应的心血管疾病早期预测预报以及早期防治体系;建立开放式中国人心脏可视化生物信息数据库,并在超声图像数据库的平台上,不断扩展其他相关医学影像学信息、电生理信息、分子生物信息等等,使之成为国内权威性的心脏疾病可视化数据库登记中心;以此为基础,建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心脏疾病解剖功能数字模型和干预数字推衍系统”软件系统,为临床心血管疾病提供可靠高效的计算机模拟诊断和治疗手段,为科研工作提供全新的非动物和非临床高技术试验平台,为医学教育提供直观、精确的教学模型;建立人类疾病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精确引导、监控和评价可视化技术体系,为精确高效的临床疾病治疗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实验室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疑难病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四川省科技厅、卫生厅以及依托单位的大力扶持下,实验室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探索和研究,在超声医学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超声心脏电生理学基础研究领域部分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们的广泛承认。实验室是在国际上最早进行超声心脏电生理学基础研究的单位之一,在国际上首次创立了心脏壁内心肌机械兴奋超声标测方法、心脏传导系统解剖结构和功能超声标测及量化评价方法、心脏多维多参数融合显像技术、心腔内超声引导下的希氏束直接起搏和房室结精确消融技术等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系统性原始创新性成果,为实现真正生理性的心脏电生理学介入诊断和治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包括《JACC》、《PACE》、《IEEE Transactions on UFFC》、《Circulation》、《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等发表学术论文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300余篇文章,其中包括SCI和EI收录文章60余篇,中华医学系列杂志100余篇,在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特邀和专题学术报告50余次。主编或主译学术著作4部,参编国内外学术专著和教材20余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和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主持制定中华医学会指南、规范和专家共识5部,参与制定8部。研究成果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通过多年的建设,本实验室在超声心脏电生理学基础研究、心血管系统生物力学研究、动脉斑块的力学稳定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先进性研究成果,为超声医学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从而奠定了实验室在国内外的学术和技术地位。研究成果已在全国30余家大型医院进行科研和临床应用,主要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和更为精确深入的心血管功能评价及其精确介入治疗的引导监控和疗效观察等方面。已与全球500强企业(美国Medtronic Inc.、德国Siemens、美国GE、荷兰Philips等)建立合作研究项目,获得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超声心血管研究系统性原始创新成果,实现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硬件设施:

实验室目前拥有科研和业务用房2300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上亿元,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30余台:世界顶级设备为Philip  EPIC 7C,Philip CVX,GE VIVID E95;心腔内超声系统;经食道心脏超声系统;心腔内电位标测和程序电刺激仪;BARD活检枪;平板运动机;动态心电图仪;动态血压;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PCR仪;X光机;双源CT;MRI;PET-CT等。国际领先水平的超声图像工作站:FOURSIGHT TEE VIEW 超声图像工作站;Q-LAB超声图像工作站;VVI超声图像工作站;Echo-Pac工作站。动物实验室还拥有专用各种动物试验的心脏电生理标测和电刺激仪,全套与心脏电生理研究相关的起搏电极和测压导管。


科研队伍:

实验室研究团队由4位该领域资深专家、70余名固定研究人员组成。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以中青年骨干为主,包括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1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12人,助理研究员、讲师、主治医师15人;初级职称多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四川省卫生计生首席专家1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出国留学人员8人。固定研究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30%,实验室研究人员绝大多具有研究生学历。


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学科顾问及骨干简介:

实验室主任

尹立雪,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RPVI和RDCS注册执业证书,超声医学研究所所长/心脏中心执行主任,四川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超声心脏电生理学与生物力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业务主任,前美国Mayo Clinic研究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超声医学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第七、八、九届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超声医学分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第一、二届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杰出超声医师,四川省卫生计生首席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多次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研究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国际合作研究基金和四川省重大和基础研究项目经费的资助。主编出版国内首部《超声心脏电生理学》和《超声心脏力学——基础与临床》专著。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200余篇,30余篇学术论文被SCI和EI收录。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2项和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申报相关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项和软件著作权2项,其中9项专利已获授权。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学科顾问

张运,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心脏病学院Fellow(FACC)、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荣誉Fellow(Honorary FASE)、欧洲心脏病学会Fellow(FESC)、山东大学终身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安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0余家大学或医院的荣誉教授。现任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和卫生部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兼任亚太超声心动图学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常委、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教育部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心脏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心脏联盟副主席等学术团体职务、担任Nat Rev Cardiol,J Am Coll Cardiol,JACC Cardiovasc Imag等5种SCI收录杂志的国际编委、《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总编辑、《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副总编辑等国内20多个杂志的编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动脉粥样硬化,承担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迄今发表SCI收录论文400余篇,部分论文发表在N Engl J Med, Lancet, JAMA, Nat Med, Pharmacol Rev, Cell Metab, JACC, Eur Heart J, PNAS, Gastroenterol,Nat Rev Cardiol等国际高水平的杂志。主编专著13部,参编专著33部。发表论著被国内外文献引用6000余次,连续四年入选国际爱思维尔出版社评选的 “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山东省十大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5项、三等奖14项。他多次代表中国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主持国际会议并发表讲座,多次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在国际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获得美国心脏病学院“国际交流奖”、亚太心脏协会“学术领袖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首批第一、二层次入选者、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华医学会“终身成就奖”、首届中国医师奖、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等荣誉奖励20余项。

实验室骨干

李春梅,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前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法国雅克.卡蒂亚医院及巴黎南部心脏影像医学中心访问学者,曾任中华医学会超声专委会青年委员及心脏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学心脏专委会委员,现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卒中中心评价专家,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心脏专业组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超声医学专委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超声医学分会“心血管超声造影学组”委员,四川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业务副主任,四川省医学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四川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专委会常委,四川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等,《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等杂志编委;《中国心血管超声造影检查专家共识》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远程超声会诊实施建议》执笔专家。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课题,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包括SCI收录论文50余篇,副主编及参编专著7部。

邓燕,主任医师/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美国RPVI注册执业证书 心血管超声及心功能科副主任,前美国Mayo Clinic研究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超声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重症超声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产前超声学组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血管超声学组常委,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学组委员,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全国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超声医学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秘书及常委,成都高新区心功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超声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四川省医学会小儿心脏学组委员,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四川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计生领军人才,四川省高层次留学人才。参研或主研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2项,四川省青年科技奖1项。近年参编论著4部,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10余篇被SCI收录。

左明良,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前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访问学者。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学分会血管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四川省医学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心血管病高危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技术指导专家,亚太基层卫生协会心脏超声专委会常委,四川省第二届临床技能名师,第十四批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学术技术带头人。作为科室科研骨干共参与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科技厅等各类科研项目多项;参编两部医学专著。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

谢盛华,副研究员,博士/博士后, 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四川省首届“新时代健康卫士”,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超声工程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研究所、超声心脏电生理学与生物力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四川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室副研究员,心血管超声及心功能科心血管超声基础医学研究组组长。主要从事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心血管生物力学可视化分析、心血管疾病智能辅助诊断等相关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截至目前,作为科室科研骨干共参与或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级等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近年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10余篇被SCI或 EI收录,副主编专著一部,参译著作一部,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超声心脏电生理学与生物力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