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神经外科

您的位置: 神经外科 健康科普详细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发布时间:2015-08-26 16:12本文来源: 神经外科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现代生活的日益紧张,以及人们认识疾病的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公认,颈椎病的发病率超过了腰腿痛而成为当前神经外科骨科神经内科门诊中最常见的疾病。

颈椎病的发病率如何,哪些人容易得颈椎病,国外调查表明,50岁左右的人群中有25%的人正在患或已经患过颈椎病,60岁则达50%,而70岁以后的发病率则超过了百分之八十。国内发病率可能更高。

从职业来看,伏案工作者最多见,假如这样每天工作4小时以上,则颈椎病的发病率随着工龄延长而呈每3年就成倍增加。我们可以推算一下,像教师这种职业,假如教龄20年以上,就几乎有一半患有颈椎病。那么究竟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引起一组症状和体征。我们下面围绕这个概念而展开。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解剖:

颈椎由7节椎骨组成,第一、二、七颈椎因为形态特殊而称为特殊颈椎,分别是:寰椎、枢椎、隆椎;第三到第六颈椎形态相似而称为普通颈椎,它们位于颈椎生理前屈的中央,所受的应力最大,因而最容易发生退变,是颈椎病的好发部位。

普通颈椎的骨性成分可形成三个重要镂空结构,这是前面的椎体,这是后面的尾巴,分叉的,成为棘突,两边是椎板,围成了椎管,两侧横突上有横突孔,上下椎体之间形成椎间孔。椎管中含有颈脊髓,横突孔间有椎动脉穿行,脊神经根从椎间孔穿出来。

那么颈椎椎体之间是靠什么连接的呢?这就是我们分解的第二个解剖结构椎间盘。椎间盘是椎体间的主要连接结构,其高度占整个颈椎的1/4,第一个椎间盘由上下软骨板,中间的髓核和周围纤维环组成。颈椎间盘除了连接椎体外,还作为枢纽参与颈椎的屈曲、旋转、后伸等活动,并在颈椎活动中发挥减缓震荡的作用。

为了从根本上对颈椎病概念加以全面认识,我们现在讨论颈椎病的病因和病理。

大家了解了定义中颈椎和椎间盘的解剖以后,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分析定义中所描述的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颈椎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这是正常的椎间盘,随着年龄的增长,20岁以后就开始发生髓核脱水和吸水功能障碍,软骨板半透膜功能退变,纤维环变性、破裂,椎间盘因此而发生膨出、突出,甚至脱出。这就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过程。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哪些继发性改变呢?首先,椎间盘的膨出、突出掀起了骨膜和韧带,骨膜下发生出血,导致韧带椎间盘血肿形成;血肿逐渐机化加上应力刺激而形成骨刺,骨刺是退行性骨与关节疾病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第二,椎间盘退变后高度改变,椎间关节松动、不稳,导致小关节增生退变,关节的间隙因增生退变而明显变窄。

上述病理改变刺激或压迫的邻近组织包括前面解剖中提到的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因此临床上颈椎病常见的有神经根型、脊髓型和椎动脉型等。


颈椎病的分型

颈椎病是颈椎呈现出来的一种退化性改变,虽然以颈5~6、颈6--7发病最多,但往往是多数椎间盘同时受累。其病理表现为椎间盘变性、弹力减小且向四周隆凸,因而椎间隙变窄;继而出现椎体前后缘的骨刺,钩椎关节的骨刺,小关节关系的改变,椎体半脱位,椎间孔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变窄,黄韧带肥厚、变性、钙化、骨化,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及骨化等一系列病变。椎体后方骨刺,向后隆起之纤维环、后纵韧带以及其周围组织的水肿、纤维化、软骨化和钙化所构成的混合突出物,是造成颈神经和颈部脊髓受压的主要原因。伴有先天性椎管横径较小(<12mm)时尤其如此。除此以外,突出物在侧方刺激或压迫在横突孔内走行的椎动脉时,可产生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系列现象。椎管内外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可以产生交感神经症状。脊髓亦可由于硬膜与突出物粘连、受到骨刺的磨损或黄韧带的压迫,造成血运障碍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功能障碍、侧索变性和空洞形成等。  

颈部椎体及关节在整个脊柱中,活动最频繁,活动范围最大,但又最薄弱,所以易受到损伤导致退变,压迫颈髓、神经、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引起颈、肩、肾和上肢的疼痛,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眩晕、视物不清、意识一时障碍等许多临床症状,我们称之为颈椎病。颈椎病发病率较高,约占临床病人的7%。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颈椎中分四型:

1、神经根型:因退变的椎间小关节、钩状关节增生或椎间盘的突出,压迫了颈神经根,引起颈部、肩部和一侧上肢疼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有明确的压痛点伴放射性疼痛,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因其受压神经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

2、脊髓型:因颈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侧韧带钙化,椎间盘突出,椎板或黄韧带肥厚而压迫脊髓,引起脊髓症状。又分为中央型和中央旁型。中央型表现为步态不稳,四肢麻木无力,肌张力高,痉挛甚至强直(多见于伸肌和内收肌群),腱反射亢进。多无颈部疼痛和感觉障碍。中央旁型表现为同侧运动和对侧感觉功能障碍,即感觉运动分离,同时伴有同侧上肢神经症状,与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相同。

3、交感型:增生或颈椎间盘突出在椎间孔或横突孔处,压迫交感神经,引起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其表现,如眼部、眼睑无力、视物模糊、瞳孔散大、眼球后疼痛、流泪等。头部:颈性头晕、恶心呕吐、头枕部疼痛。心脏症状:心跳加快或减慢,心前区疼痛,常被误认为冠心病发作。发汗障碍:一侧头面、颈手足多汗或少汗。另外常伴有耳鸣、耳聋、平衡失调等症状。

4、椎动脉型:因增生或突出物刺激,压迫椎动脉、颈椎动脉一肘痉挛或被机械压迫造成供应脑组织的血循环减少引起一系列症状,其表现为颈性眩晕、恶心、耳鸣、耳聋、视物不清、头痛、一时性意识障碍甚至猝倒。以上症状多在颈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诱发。

除以上四型外,临床上常见以上四型不同症状同时发生,我们称之为混合型。


颈椎病的诊断与鉴别

1. 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2.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3.脊髓型: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在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颈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4.交感型: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

(1)耳源性眩晕:由于内耳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眩晕。如美尼耳氏综合征、耳内听动脉栓塞。

(2)眼源性眩晕: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眼科疾患。(3)脑源性眩晕:因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腔隙性脑梗塞;脑部肿瘤;脑外伤后遗症等。

(4)血管源性眩晕:椎动脉的V1 和V3 段狭窄导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颈椎病经常会与其他疾病相混淆,需要与颈椎病鉴别诊断的疾病比较多,在临床上常常与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疾病相混淆,在生活中常常与肩周炎和落枕(颈部扭伤)相混淆。这里请大家了解一下颈椎病与这些疾病相鉴别的原则:神经外科疾病可以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通常不伴有明显的颈部影像学异常;神经内科疾病一般以运动障碍为主,常常无明显的感觉障碍;肩周炎疼痛仅局限于肩部,有明显的关节活动障碍,封闭治疗有效;落枕的压痛点在患侧的肌肉,牵引后加重,封闭治疗也有效。颈椎病一般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同时存在,疼痛广泛分布在上半身,而不是局限于肩关节;不伴有肩关节活动障碍;压痛点在颈椎棘突旁而不是患侧肌肉,牵引后可缓解,封闭治疗无效。


颈椎病的治疗

颈椎病得到确诊后如何来进行治疗呢?颈椎病治疗无外乎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掌握颈椎病治疗的基本原则:第一非手术治疗是最基本的方法,95%以上颈椎病都不需要手术,而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非手术治疗是手术治疗的必经阶段。第二对于正规非手术治疗半年以上,症状得不到缓解,甚至反而加重者,应该及时地行手术治疗,而不应该因为非手术治疗延误病情。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呢?

1.要选用适当高度、特殊形状的元宝型枕头,采用良好的睡眠姿势,这是平卧位,这是侧卧位,都应保持颈椎的生理曲线。平时大家都说高枕无忧,高枕真的无忧吗?假如应用太高的枕头会使颈椎处于屈曲状态,引起慢性劳损,诱发或者加重颈椎病。

2.纠正和改变工作中的不良体位。上半身过度前倾,使得颈椎生理曲线明显改变,这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抬头、挺胸,保持颈椎以及整个脊柱的生理曲线。一般这样操作电脑半小时左右就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

3.颈部制动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保守治疗方法,目前塑料颈托最为常用。颈托的上面托住下颌和枕骨,下面抵住双肩,前面胸部和后面背部稍延长以阻止前后活动,制动效果好。在临床上用适当型号的塑料颈托制动可减缓颈椎间盘的退变,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从而缓解临床症状。

4.颈部牵引,颈椎病是慢性病,主要采用小重量持续牵引,所谓小重量就是20~30磅,一般10公斤左右。牵引方式常用的有坐式牵引和卧式牵引。坐式牵引就是让患者坐在靠背椅子上牵引,这种方法适用于轻型,以及工作需要不能离开岗位的患者,可在办公室或者家里进行。卧式牵引让患者躺在床上牵引,较坐式牵引舒适,并且有一个好处,除白天可进行外,晚上睡眠时也可牵引,对于症状严重的病人一般要求绝对卧床24小时持续牵引,2周为一个疗程,以达到限制颈椎活动,使颈部肌肉松弛,促进轻度的椎间盘突出回纳等疗效。

5.药物治疗也是非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主要包括四类:最常用的是神经营养药物,例如弥可保。第二类促进退行性变修复的药物,如硫酸软骨素片。对于疼痛症状明显的患者,可应用消炎止痛药对症处理,例如扶他林片、西乐葆。我国传统的中医中药在活血通络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例如丹参、颈痛灵。

6.但并非患者都能采取保守治疗,有些病情严重的患者,非手术治疗已不可能取得良好疗效,而必须手术治疗。

7.手术的适应证主要包括:一是出现了明显的脊髓、神经根损害的症状;二是原有颈椎病的患者在受到外伤时症状突然加重,最常见的是颈椎病患者在坐车时因急刹车,或高速公路发生追尾,轻度的颈部挥鞭伤,就可导致病情急剧恶化,这种情况常常需要限期手术,甚至急诊手术。第三颈椎某一节段明显不稳,颈痛难以用药物缓解,英文用intractable pain来描写,这种情况需要手术治疗,予以内固定,稳定颈椎,消除症状。

8.手术治疗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称为减压(Decompression),二是稳定(Stabilization)。手术入路以颈前路为主,这是病人全麻后的手术体位,在颈部右侧作横斜形切口。

9.手术具体是怎么做的,分三个步骤:首先将脊髓受压相应节段的椎体行次全切除开窗,通过这个窗口做椎管和神经根管减压;第二步椎体行次全切除的骨质缺损处取自体髂骨移植或人工异体骨填补;第三步用颈前路钢板进行固定,防止移植骨块脱出,并稳定颈椎。这是目前最为常用、最成熟的手术方式,请大家了解这个术式。

10. 颈椎病的手术时机选择

有不少颈椎病患者,由于对手术的不了解而害怕手术,一拖再拖,直到症状很重以后才来就诊手术,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导致术后恢复效果不理想。

什么情况下应尽早手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因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致上肢剧烈放射性疼痛,经脱水、消肿、制动等保守治疗一周以上若无缓解者,应考虑尽早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因颈椎间盘突出或后纵韧带骨化等压迫脊髓,一旦出现持物不稳、系扣不灵活,肢体无力、行走不稳等情况,也应尽早手术。

颈椎病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挽救脊髓功能,不仅只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脊髓神经元细胞变性以后,再恢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对于脊髓受压比较严重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的头颈部外伤就可能引起肢体瘫痪,再急诊手术效果也不会太理想,术后恢复程度非人力所能掌控。


颈椎病的预防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注意避免促进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一些因素,则有助于防止颈椎退行性变的发生与发展。

1.正确认识颈椎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颈椎病病程比较长,椎间盘的退变、骨刺的生长、韧带钙化等与年龄增长、机体老化有关。病情常有反复,发作时症状可能比较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惧悲观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过且过的心态,放弃积极治疗。

2.关于休息: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病人,要适当注意休息,病情严重者更要卧床休息2-3周。从颈椎病的预防角度说,应该选择有利于病情稳定,有利于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为佳。枕头的位置、形状与选料要有所选择,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睡眠体位,做到既要维持整个脊柱的生理曲度,又应使患者感到舒适,达到使全身肌肉松弛,调整关节生理状态的作用。

3.关于保健:

1)医疗体育保健操的锻炼:无任何颈椎病的症状者,可以每日早、晚各数次进行缓慢屈、伸、左右侧屈及旋转颈部的运动。加强颈背肌肉等长抗阻收缩锻炼。

颈椎病人戒烟或减少吸烟对其缓解症状,逐步康复,意义重大。避免过度劳累而致咽喉部的反复感染炎症,避免过度负重和人体震动进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冲击。

2)避免长期低头姿势:要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银行与财会专业人士、办公室伏案工作、电脑操作等人员,这种体位使颈部肌肉、韧带长时间受到牵拉而劳损,促使颈椎椎间盘发生退变。工作1小时左右后改变一下体位。改变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如卧在床上阅读、看电视等。

3)颈部放置在生理状态下休息:一般成年人颈部垫高约10公分较好,高枕使颈部处于屈曲状态,其结果与低头姿势相同。侧卧时,枕头要加高至头部不出现侧屈的高度。

4)避免颈部外伤:乘车外出应系好安全带并避免在车上睡觉,以免急刹车时因颈部肌肉松弛而损伤颈椎。出现颈肩臂痛时,在明确诊断并除外颈椎管狭窄后,可行轻柔按摩,避免过重的旋转手法,以免损伤椎间盘。

5)避免风寒、潮湿:夏天注意避免风扇、空调直接吹向颈部,出汗后不要直接吹冷风,或用冷水冲洗头颈部,或在凉枕上睡觉。

6)重视青少年颈椎健康:随着青少年学业竞争压力的加剧,长时间的看书学习对广大青少年的颈椎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从而出现颈椎病发病低龄化的趋势。建议在中小学乃至大学中,大力宣传有关颈椎的保健知识,教育学生们树立颈椎的保健意识,重视颈椎健康,树立科学学习、健康学习的理念,从源头上堵截颈椎病。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