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报道详细

天府早报:春节后“夹缝男孩”实习找工作了

发布时间:2014-01-13 00:00
    40多名“5·12”地震伤员昨天接受会诊,当年的地震伤员面临人生的抉择
    来源:天府早报 2014-1-12
    昨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川港康复中心的假肢矫形部,来自香港“站起来”公益组织及省医院的多名骨科专家、假肢矫形师、作业治疗师及轮椅专家为40多位“5·12”地震伤员进行了会诊,向这些曾经从地震康复中心大家庭走出去的地震伤员延续5年多来的关爱与温暖。
    现场
    “站起来”帮助480多人安装义肢
    昨日,“站起来”公益组织宣传大使余翠怡介绍说,她们从“5·12”地震后便开始关注地震截肢伤员,至今已和四川省人民医院合作,为480多人安装并更换义肢,其中绝大部分服务对象是当年的地震小伤员。随着地震中很多截肢小伤员的身体成长需要,他们现在基本上每三个月都会来成都一次,展开复查会诊。
    昨日,40多名地震截肢伤员在省医院医生和香港专家的帮助下,对义肢接受腔和轮椅等辅助工作进行了复查。省医院假肢矫形师邹有策介绍说,接受腔是否贴合,对截肢伤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地震小伤员们在不断发育,这就导致残肢形体改变,不再适合以前的接受腔,因此,每隔两三年都会复查,对接受腔进行重新订制。”
    因为有了“站起来”计划,目前对所有伤者来说,这些都是免费的。三名地震伤员的抉择
    夹缝男孩
    过完年就准备向父母 ‘摊牌’,争取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去干”
    想找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5·12”地震时,北川中学的废墟夹缝中有一个男孩满脸疲惫地仰着头,一旁站着一个男孩,手中高举着一个输液袋。后来,这张照片被广为流传,“夹缝男孩”很快被人们熟知,打动着无数人。
    “夹缝男孩”名叫廖波,今年已经22岁,已从当年的青涩少年长成壮小伙,目前正在德阳念大三,学的是“质量检测”专业。昨天下午,天府早报记者在省医院见到他时,他正在向医生展示新更换的大腿接受腔的适应性,眼镜后的一双眼睛笑眯眯地不断向医生示意。
    据了解,会诊的前一天,廖波的左腿接受腔已经更换完成,昨日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了调校。5年多前,廖波因为到外省接受治疗停了一年学,说起自己现在的学习,小伙子打趣地告诉身边的人,他不是很喜欢现在的专业,“当初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服从了调配,其实我很想学计算机专业的。”春节后他将开始实习找工作了,问及打算,廖波又笑了,他说等过完年就准备向父母“摊牌”,争取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去干。
    无腿蛙王
    我想用自身实践的东西让人们去感受生命的意义,这比什么都要重要。”
    想当一名生命教育传播者
    在昨天的会诊现场,来了一个大家熟知的面孔——“无腿蛙王”代国宏,他也是一位从省医院地震伤员康复中心的大家庭走出去的伤员。昨天他并非是来接受义诊的,而是作为“站起来”团队的一名“联络员”而来,他说自己现在更多地承担着一名“志愿者”的工作。“5·12”大地震中,代国宏因为失去双腿被高位截肢,从此与轮椅相伴。在昨日的会诊现场,代国宏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乐观的微笑,让人很难想象得到,这个如今24岁的大小伙子,在5年前走过了怎样的一段人生灰色经历,而如今,他已经是一名著名的残疾运动员。
    2010年4月10日于浙江绍兴举行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代国宏以1分50多秒的成绩荣获男子100米蛙泳冠军,从此成为人们熟知的“无腿蛙王”。代国宏在昨日的会诊现场告诉记者,他现在作为四川省残疾人游泳队的队员,目前正在德阳的训练基地进行训练,全力备战2015年在四川举行的全国残运会。
    代国宏说,从香港“站起来”专家团队来川的前一天,他就开始联络其他的地震伤员,让他感受最大的,就是很多人不管能否参与会诊,都会非常诚恳地道谢感恩,“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代国宏说,几年前他失去双腿后,曾经一度对未来感到过迷茫和恐惧,最终在读书和运动之间选择了后者,经历了人生大转变的他,觉得身体和生命比一切都要重要。
    “用微笑和行动传递正能量!”代国宏说,每天早上起床后他都会对自己重复这句话。“未来,我想做一名生命教育的传播者。”代国宏笑着说道,“我想用自身实践的东西让人们去感受生命的意义,这比什么都要重要。”因为有这样的念头,代国宏已开始着手一些准备:曾到一些企业和学校做过一些讲课,甚至也去香港做过培训。
    被压板下
    康复这些年,我从自己的身上找到了未来的职业方向。”
    他即将成为一名康复师
    “5·12”地震发生时,龚桂林正在东汽中学读高三,震后他被压在预制板下长达26小时,被救出来后遗憾地失去了双腿,喜欢运动的他与心爱的篮球永远告别。2008年8月,龚桂林安装了假肢,从此有了新的双腿。
    昨天,在省医院川港康复中心的假肢矫形部,龚桂林穿梭在人群中,一会儿协助医生,一会儿又引导其他地震伤员,一会又为伤员调整轮椅,忙得不亦乐乎。
    在难得的间隙时间,记者与龚桂林聊了一会儿。他说,今年快要24岁了,震后这些年,他的梦想已经发生了改变,他昨天出现在省医院时,身份已经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一名实习康复师了。龚桂林说,在靠意志重新站起来后,他到医学院校进行了学习,今年即将毕业,随后就将成为一名“医学战士”了。经过长期锻炼,他已经可以自如地适应义肢了。
    “康复这些年,我从自己的身上找到了未来的职业方向。”龚桂林说,他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老年人、残障人士进行身体康复。
    小资料
    “站起来”公益组织是由世界华裔骨科学会发起,在香港特区政府的资助下,有超过数百位香港医务工作者成为四川灾区地震伤员康复工作的“义工”。
    2008年5月26日,“站起来”志愿团队成立,与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长期合作,共同为“5·12”地震伤员提供最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及假肢和矫形服务,其中包括残端修整、更换和调校假肢及接受腔、适应性康复训练。
    链接: [ 天府早报 ]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天府早报:春节后“夹缝男孩”实习找工作了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