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报道详细

四川日报:逐医学前沿 筑健康平台 赢患者口碑 省人民医院科技兴院群众得实惠

发布时间:2015-03-18 00:00
    (本报记者 石小宏)攻克多项高难手术、夯实人才队伍、引入手术机器人、智能药房、自助缴费机……2014年,作为省级医疗龙头的四川省人民医院,以科技助推医院发展,众多医疗技术空白被填补,各项服务得以完善,科研水平大力提升,广大患者受益匪浅。去年,省医院总诊疗4399151人次、出院127502人次、手术111468台次,同比分别增长9.85%、4.64%、34.26%;Ⅲ、Ⅳ级手术达72.76%,微创介入手术增长29.6%。
    科学管理
    促医疗质量提速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核心,如何才能让医疗质量迈入持续的上升通道?省医院的答案:科学、规范、严格。
    抗菌素的不合理使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去年,是全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的最后一年。经过3年多的努力,省人民医院抗菌素品种从92个减少到50个,手术从100%使用到使用率仅为30%。“能达到这个目标,是因为有了科学和严格的管理制度。”省人民医院院长邓绍平如是说。据了解,省人民医院要求每位医生都要参加抗菌药物的培训,每次课程记录出勤情况,培训之后要考核、授权、分级。在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中,医生们经常要面临药物品种的选择,如何选?如何用?依据就是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得到的数据。为此,省人民医院专门花了上百万元购买了最先进的检验设备,使得细菌样本检验效率明显提升。对医生开的抗菌药物进行严格的监控,一旦出现超量就会受到相应处罚。规范抗菌素的使用,这仅是省人民医院科学管理的一个缩影。
    针对提升医疗质量的方方面面,省人民医院突出抓好核心制度的落实,重点推进医疗缺陷管理,开展科间会诊、急诊检验与“超期病历”等专题调研与整改,加强了诊疗量的调控与住院加床管理。加强运行病历质量监管,提高病案首页填写质量。新临床系统与电子病历系统上线使用,外科监护室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完成编制《临床用血技术规范及管理制度》,制定《关于内植物取出后的处理规范》。全面开展“品管圈”质量管理活动。这一系列的强有力举措,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稳步提升。
    高新技术:
    助力攻克高难手术
    2014年9月9日10点,一名34岁的男性患者在省人民医院成功接受了胆囊切除术。与一般外科手术不同,这台手术用时仅半小时,是由省人民医院引进的全省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即国际最高水平的第三代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完成的。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省外科手术领域进入了“机器人时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主要由3个子系统组成:医师操控台、床旁机械臂手术系统和3D成像系统。进行手术的医生在操控台上,通过观看三维立体影像,操控搭配在机器手臂上具有滤抖功能和7个自由度的仿真手腕手术器械,将医生在病人体外的动作精确传递到机械臂,转化为手术器械在病人体内的动作,从而完成外科手术。
    目前,省人民医院引进的手术机器人,已运用于泌尿外科、心脏外科、普胸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妇产科等。手术机器人的引入,使省人民医院在高难手术中,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了更高水平的保障。
    当今的医学科技发展迅猛,先进的设备已成为治疗的强力助手。只要能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帮助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就不遗余力去做,这也是省人民医院的做法之一。仅去年,省人民医院新一代直线加速器TrueBeam系统成功运行,开展西南首例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省内率先开展房颤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成功实施我省首例腹腔镜辅助下肾肿瘤射频消融术……这其中有不少填补了西南和省内的医疗技术空白,为患者的健康带去了一份福音。
    医疗服务:
    方便快捷患者“点赞”
    去年2月26日上午10点,市民曾家骥在省人民医院门诊大厅体验了一回自助缴费机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当他拿着医生开的处方到大厅缴费窗口缴费时,19台自助缴费机吸引了他。在工作人员指点下,插入就诊卡,点击,再插银行卡,确认,仅仅20秒钟,通过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完成了缴费,打印出来的费用清单上还明确标明了在5号窗口取药。“以往来省人民医院看病的人太多,每个缴费窗口都要排长队,缴一次费至少10多分钟,现在20秒就解决问题,真的太便民了!”曾家骥称赞道。“三长一短”长期以来都是困扰大型医院的难题,省人民医院在缓解这个难题上,颇下功夫。在流程设置上优化、在技术系统上投入,双管齐下的结果是曾经的长队短了,患者等候的时间少了,患者的赞扬声多了。
    一方面,省人民医院在门诊新增诊断室48间,增加门诊医生人数与专家门诊次数。推进实施导医、分预诊挂号室员工和便民门诊医生“变频工作制”,不断完善双休日门诊、节假日门诊、错峰门诊、午间门诊,开设医保政策咨询及异地医保手续办理专门窗口。改造病历供应服务窗口,住院病案供应信息化系统投入使用,实现病历复印一站式服务。在全省率先进行异地就医即时系统双上线,率先开通省本级在职公务员联网结算,开通新的市门特认定、治疗、结算系统,制定市医保新门特管理流程。实行社会满意度评价的清单负责制,切实提高患者满意度。
    另一方面,投入资金实施信息化建设,用现代化设置改变现状。医院门诊药房,每天平均要配药4500多张处方,发药量2.1万余盒,12个发药窗口前总是排起长龙。去年11月18日,省人民医院在门诊药房投入1100多万元,启用我省首个“药品自动调剂系统”。这套系统包括快速发药系统、高速发药系统、智能存取系统、天顶传输系统、智能药框系统等。“智能药房”启用后,提升发药速度50%左右,有效控制配药差错,促进临床安全用药。过去窗口排长队的情况,也因此成为了历史。
    学科建设:
    紧跟医学最前沿
    去年9月26日,由省人民医院与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联合举办的“心血管疾病诊疗质量检测基地”正式挂牌。由此,省人民医院正式成为国家心血管诊疗质量检测基地,不仅要为我国心血管诊疗提供基础数据,还将与阜外医院展开各种合作项目,临床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与阜外心血管医院开展远程会诊,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诊疗方案。
    要保持市场的竞争力,紧跟国际医学前沿,为各种疑难杂症患者提供有效的医疗手段,省人民医院着力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教学、技术创新,对全院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省医学重点学科给予全力支持,并积极探索临床学科整合发展,探讨多学科协助模式,建立脑卒中、心梗1小时溶栓绿色通道。成立了神经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3个门诊疾病诊疗中心。
    2013年底,省人民医院与电子科大共同建立的医学院,成为省人民医院的后备人才基地。去年,这个刚刚建立的新学院,已完成临床医学和药学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申报,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已获批准。招收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29人、博士5人,硕士导师增至91名。完成医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家库的建设,完成医学院四年规划与临床医学本科建设方案。进一步规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面开展规培教学双向考核评估管理,引入临床思维训练系统,实施了信息化管理。还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灾后援建剩余资金项目,开展了灾难救援、全科医学、康复人才、设备使用技术人才四个项目的短期培训。
    同时,不断深化中科院四川转化医院建设,制定了战略发展规划和短期目标,就招聘专职科研人员、设立转化医学研究室和合作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已达成意向,获得省院合作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支持。与电子科大、奥泰医疗系统合作成立脑神经科学转化协作组,共同开展脑神经领域的研究。修订了科技奖励办法,启动了苗圃计划,博士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稳步推进。
    播下的种子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仅去年,省人民医院在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中中标208项,其中获得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子项目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发表论文数1159篇,其中在国际顶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27篇。该院创伤代谢组多学科实验室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危重病预后检测软件。
    报道链接四川日报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四川日报:逐医学前沿 筑健康平台 赢患者口碑 省人民医院科技兴院群众得实惠
网站纠错